月是故乡明的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意思)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家里的月光是多么明亮啊!对于许多海外华人来说,传统节日不仅是游子思念家乡的节点,也是追溯祖先和传播文化的机会。

依靠情感延续传统

何东2014年来到新加坡,目前在一家中资企业从事风险管理工作。作为一名海外华人,他说:“中秋节赏月的时候,还是期待与家人团聚。无论走到哪里,祖国永远是根,家乡只有一个。”

对于海外旅行者来说,传统节日可能没有正宗的家乡菜,但却思念祖国。何东不想错过每一个传统节日,因为每一个节日都在提醒他来自哪里。他坦言,“在家里,假期更多的是期待假期,吃节日的美食。现在,在国外,人们对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社会整体包容开放,对各种族节日的接受度很高。在多元文化中,何东说:“其他民族的节日可能只是为了理解,但自己的节日必须庆祝,即使中秋节是为了吃一块月饼,元宵节是为了吃一碗汤圆。”因为节日的背后不仅是思乡之情,更是对自己身份的确认。

意识强,氛围浓

在谈到如何庆祝中秋节时,何东说:“以前在中国,我没觉得节日气氛这么浓。大概是因为习惯了吧。这并不奇怪。”在新加坡,许多海外华人更注重传统文化仪式。比如中秋节不仅会赏月吃月饼,还会逛元宵,非常热闹隆重。可能真的是因为物理空离得越远,里面就越稀有。在这里,大家的重点不是消费节日,而是带着诚意去感受节日文化。

在新加坡可以看到许多在中国逐渐消失的民间传统,尤其是广东和福建的一些民间节日。例如,新加坡的华人非常重视农历七月。晚上,大家会举行歌会,人们会和当地人一起唱歌。这样既能让游子更好地感受节日的气氛,也能让心灵有更多的归属感。

节日期间海上的共鸣

张琦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2018年9月,她来这里支教。三年来,她见证了传统节日文化在布大孔子学院和中阿友谊中的重要作用。

她在谈到自己这几年的海外假期时说,“节日之所以快乐,是因为团圆。每逢节日,我会更加想念我的祖国和亲人。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外国朋友也很关心我们的节日。这让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可以冲淡我的乡愁,激励我更加努力地传播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寄托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纽带。在布达孔子学院,每年都会围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为当地民众举办相关活动。

张琪说:“最受欢迎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期间,击鼓、发红包、包饺子、贴春联、拜年等活动都是阿根廷人民喜爱的。通过他们的活动,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团聚的美好,这也与阿根廷当地节日文化中的‘团圆’相吻合,可以跨越文化差异,与人产生共鸣。”

在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海外传播时,张琦说,“我们不仅要通过活动、美食等吸引人。,还要以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比如阿根廷当地很多人喜欢读书,所以布达孔子学院会举办一场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讲座,讲解节日的由来,让大家不仅知道为什么,还知道为什么。比如老师对中秋节的讲解,从古代神话中嫦娥奔月的女神,到今天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让当地人民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背后的美好寄托,也看到了今天中国梦的美好愿景,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

共鸣来自于感同身受。国与民的友谊是盲目的,人民的心里也是盲目的。虽然世界各地的文化不同,但人类对生活的热爱、对烟火的欣赏、对人类的感情是共同的。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