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娱乐又来了!
“双十二”刚过,你有没有退缩?小娱乐躲过了淘宝的满减和京东。COM的大额优惠券,但偏偏李佳琪,这位带来货物的“第一兄弟”,在他频繁的购物中失去了眼睛,摔倒了。不过应该说,主播界的大姐维娅才是最好的经营者。谁能想到,去年愚人节她直播卖火箭!
“快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原价4500万,直播间优惠减500万,线上定金50万。才上架几秒,后台800多个“土豪”就上演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当晚12点,Viya发微博官方宣布“快舟”被拍,火箭交易成功实现!
原本以为卖火箭只是Viya准备的一个愚人节特别节目,结果让很多网友彻底傻了眼,直播行业已经涉足卖火箭了。
伤害,其实并不是。你看看火箭落在谁家的房子里,你一定会明白,出手阔绰的不是别人,正是长光卫星。这个人不是无名小卒。“吉林一号”群星是别人送上天的,买卖双方都是火箭方面的专家。这难道不是巧合吗?
要知道4000万不是小数目,但是有钱喜欢凑热闹的大男人也不在少数。比如柳传志一年买几艘船也不难。这么巧,交易额度落在长光卫星上?
就像网友说的,网上买火箭可能是真的,但线下三方互相接触一定是真的。成交了,价格便宜了,热度也获得了。这一波宣传666,营销就是让他们懂,秀,秀!
果不其然,自古真理不可留,世间只有套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原本打着质优价廉、简单快捷旗号发展起来的电商,竟然变成了和消费者玩心理游戏的线上对手!
从B2B到B2C,再到以微信业务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凭借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电商发展突飞猛进,成功抄袭国外功课,成为状元,电子支付和物流的兴起堪比隐形传态。短短20年,它创造了一个传奇!
当然也有堪比母猪产仔的营销套路。第一,全国“消费日”数不胜数,从双十二的狂欢到双十一的疯狂再到618的血拼。最后发展成了逢节必“打折”、无节日过节的大好局面。
之后我不懂奥数技巧,但也不会掰着手指头数完整个打折规则。单纯的消费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现在的商店只想搞很多花样赚流量,在薅羊毛买奥迪。光说“双十一”就像男人喝醉三分钟,玩到女人满脸憔悴没钱!
2件8折,3件7折,4件5折,跨店满减,外加津贴红包优惠。小子,买不到亏,骗不了人,做个正当亏损,造福千万户的“慈善家”。
但事实是,喵糖故事团队砸了半个月,还剩下30块钱,不得不非同一般。如果津贴超过3000减去50,它仍然是目标商品。好不容易过了一段时间,跨店打折结束了,你看到比平时涨了30块钱。至于获得大额优惠券,不好意思,请先订购收藏订阅并发送给好友,一键三通。
规则叠加堪比俄罗斯娃娃,有网友调侃。但是,清华北大在高考拿出双十一优惠规则一半努力的时候,还得让他选!
那么为什么购物节的算法越来越复杂呢?
其实归根结底,商家为了利润最大化,通过大数据,利用复杂的算法对目标用户进行分层,从而进行价格歧视。
大数据杀熟也是如此。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如果你经常卖一家店的东西,这家店给你看的价格会比其他不经常光顾他家的顾客高一点!
复杂的优惠券,满减叠加算法可以快速区分人。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基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叠加所有的优惠方式,算出最佳组合,而那些懒得动脑筋的一般敏感消费者,基本只会在当天参加满减。至于那些对价格一时不敏感的大男人,买东西全凭心情。
通过这些客户的消费行为,大数据可以直接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但表面上看,也不能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公平。简单来说就是店家会搞一个优惠流程,规则很复杂。对价格不敏感或次敏感的人,会因为怕麻烦而被彻底劝阻,所以干脆买单,接受这种无形的价格歧视!
当然,有些敏感的人,经过一番激烈的操作,最后发现自己在250。11日上午,他们激情下单,11日上午,他们激情开麦。
熬夜最深,吃了最骗的人亏,很多人以为看到了店家的套路,占领了智商高地,挑了牌子翻盘,但是付了钱之后,第二天发现商家降价了。
好家伙,我以为我站在18楼,我以为我站在一楼。我一边轻率地沉思,一边点击退款界面,却发现退款通道早已被平台关闭。这时候手机铃声大作,商品发货的消息早已传来!
晕晕乎乎晃晃的,口香糖还没擦干净,快递一直拿在手里,真的体验到了什么是“瞬移”!
然而,在有人享受“快闪”服务的同时,也有人在饱受“预售”之苦!
近年来,为了增加营业额,争夺消费市场,减少库存损耗,快速回笼资金,各大电商平台在10月中旬就开始了预售活动,直言不讳地说,不订货,先要钱!
先不说这个过程,不退不换的霸王条款,光是漫长的等待拿货时间,就足以把人逼疯。11月份买了一件呢子大衣,两个月后拿货的时候,羽绒服已经加好了。如果我知道这一点,我还不如等到薅羊毛,一个大的反季节推动者!
另外,在这种预售模式下,由于销售的时间差,购房者必然要承担更高的风险。一个不查,很有可能他们遇到电商诈骗,店家卷款跑路,买家财产两个空!
有必要说一下,既然双十一问题很多,为什么还是有大量的韭菜被砍了杆子?
其实这就是卖家的高明之处。他们利用降价打折、促销氛围、时间压力、复杂信息营造特定情境,利用心理战促使买家产生节日反应!
此时,人们处于兴奋状态。一是他们的利他购买需求会增加,比如给男女朋友送礼;其次,双十一会营造一种易腐性和稀缺性。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店了,限量版卖完就绝版了。这两种急迫会促使买家无脑下单;最后,智能平台还将利用明星来促进人们的购买欲望。比如贝克汉姆会宠你,让你参与打开天猫客户端。扫屏就可以参加类似一元购的活动。想必很多电视机前的人都抵挡不住这种诱惑吧!
其实和主播、明星带货是一个道理。他们利用粉丝对自己的爱来刺激消费。在直播间里喊着“不要998,不要298,只要98就能带回家。”粉丝看到哥哥(姐姐)这么努力压低价格,恨不得赶紧买买买!
当然,很多人转了一圈,发现自己好像被坑了。便宜是真的,但货是假的,尤其是美妆产品。一旦打开,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所以我早就把心交给明月了,可是明月照在沟上!
总而言之,你买的不是你卖的。当然,平台的这种风骚操作总有一天会失败,韭菜割的再凶也坚持不了多久。糟糕的购物体验势必会让大家发热躁动的心逐渐冷却下来。理智占了上风的时候,让其他商家有千招万式也没用!
人与人的交往,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才能长久。质量和性价比都不好,所有营销努力都白费了。一锤子没有办法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网购的发展本来就是基于让用户买的实惠方便的想法。如果违背了初衷和本质,又如何能长久?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