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春秋(战国春秋哪个在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是指公元前770-476年,属于东周。春秋周时期,皇族势力减弱,诸侯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雄,被称为春秋五霸。相应的,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东周晚期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前的一个时期。历史上很多人把春秋和战国合二为一,称为春秋战国,也就是很多人往往把春秋和战国理解为一个时期。所以没有多少人能看懂两者的区别。那么,问题来了,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这个怎么理解?

战国春秋(战国春秋哪个在前)

一个

首先,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春秋和战国的区别的认识也是一个没有定论的答案。关于这一点,在我看来,春秋和战国的区别,一方面是周王地位的巨大变化。具体来说,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虽然周王室的权力被削弱,诸侯纷争,但、、、先后称雄,被称为春秋五霸。但对于齐桓公、晋文公等中原霸主来说,基本上都是打着尊周王室的旗号,或者以周王的名义称霸天下,类似于曹操称霸皇帝做诸侯。

战国春秋(战国春秋哪个在前)

但在战国这个历史阶段,通过晋分为三族,田氏更替,周王室的权威基本消失。而且因为秦、魏、赵、韩、楚、燕、齐等战国七雄都成了王,所以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大家都是王室。甚至在战国中期,齐秦还一度被称为“东西方帝王”,甚至无视东周王室。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不仅失去了权威,自己的地盘也逐渐被秦国等强国蚕食,最后被秦国彻底消灭。

战国春秋(战国春秋哪个在前)

另一方面,春秋和战国的区别也体现在战国的实力上。在春秋这个历史阶段,由于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还没有完全崩溃,再加上生产力的限制,各诸侯国的军队规模相对有限。早在西周时期,周朝就规定周王室有“六军”,诸侯国为“三军”。当时第一军有12500人。结果春秋时期,晋、齐、楚、秦等诸侯国只有几万军队。在此基础上,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自然是相对有限的,显然不能与战国时期相提并论。

战国春秋(战国春秋哪个在前)

最后,在战国的历史舞台上,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往往是几十万人。比如秦国和赵国的长平战争,秦国和赵国都投入了几十万人参战,双方的士兵数量甚至接近百万。到了战国末期,秦始皇让王建率领60万大军灭楚,楚国也派出了几十万大军抵抗秦军,所以战争的规模也是春秋战国的重要区别。而且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以争霸为主,也就是在征服但不占领一个诸侯国的时候,比如晋国和楚国,双方战争的主要目的都不是为了占领土地。但就战国七雄而言,他们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土地兼并。比如因为上党地区的争夺,秦国和赵国爆发了长平战争。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理解春秋和战国的区别?

文字/感受历史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