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大闸蟹养殖成本和利润)

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技术加强防逃设施防逃直接关系到成蟹的回捕率。阳澄湖大闸蟹的攀爬能力很强,夏季的大风大雨会刺激大闸蟹外逃,故梅雨之前应加高加固塘埂,检查防逃设施,并备好防汛物资。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进入秋季以后,阳澄湖大闸蟹性腺趋于成熟,由黄蟹脱壳为绿蟹,准备进行生殖洄游

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技术

加强防逃设施防逃直接关系到成蟹的回捕率。阳澄湖大闸蟹的攀爬能力很强,夏季的大风大雨会刺激大闸蟹外逃,故梅雨之前应加高加固塘埂,检查防逃设施,并备好防汛物资。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进入秋季以后,阳澄湖大闸蟹性腺趋于成熟,由黄蟹脱壳为绿蟹,准备进行生殖洄游,此时最易出现逃逸现象。另外,蟹池边不能有高秆作物,防逃墙四周最好做成圆弧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栽种好水草俗语“蟹大小,看水草”,说明水草是影响阳澄湖大闸蟹捕获规格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夏季高温期,水草除可为阳澄湖大闸蟹提供栖息、隐蔽、脱壳场所及植物性饵料外,还可以起到遮荫、降低水温、改良水质等作用。种植的水草以水葫芦、菹草、苦草等大闸蟹喜食的水生植物为佳,面积应占蟹池的1/3—1/2。

保持良好水质水环境是阳澄湖大闸蟹养殖的第一制约因素,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效益。在大闸蟹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搞微流水养蟹。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易发生缺氧现象,并使池中产生大量青苔,影响阳澄湖大闸蟹生长。在夏季应每15—20天,泼洒过磷酸钙(2—3ppm)、生石灰(10—15ppm),以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为大闸蟹补充钙质,促进蟹体蜕壳生长(注意两者施用时间应隔3—5天)。另外,高温期最好每隔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并保持1—1.5m的水位,透明度控制在35—40cm。由于秋季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初秋时应勤换水。随着水温降低,换水次数应逐渐减少,最好保持透明度在45cm左右,水位1—1.5cm左右,保证水温较稳定以利越冬。

科学投饵夏季是阳澄湖大闸蟹生长旺季,要抓住时机投足、投好饵料,确保其快速生长。在此阶段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如豆饼、小麦、南瓜等)的比例,以利阳澄湖大闸蟹聚积体能,并防止性早熟。秋季正值阳澄湖大闸蟹育肥时节,应适当增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每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占阳澄湖大闸蟹体重的5%—8%,投喂时间以8:00—10:00,17:00—18:00为宜,其中傍晚的投饵量占全天的70%,每次投喂量应以上次稍有剩余为度,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阳澄湖大闸蟹的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横行天下的阳澄湖大闸蟹。

加强病害防治夏秋季节为蟹病的高发季节,管理不当,极易导致大规模的病害发生。定期采用内服和外用相结合预防蟹病,外用药物有甲壳净蟹安;内服药有板兰根、脱壳素。夏季水温高,水质易变坏,蟹体抗病力弱,最好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平时应不定期地用漂白粉、蟹宁等泼洒全池;在此阶段最好每月用抗菌素药物等拌饵投喂3—4次,并配合换水和泼洒石灰来调节水质。立秋后应重点做好阳澄湖大闸蟹“抖抖病”的防治。可用二氧化氯、二氯海因等药物全池泼洒,并结合新型防治“抖抖病”的药物如病毒克星、克抖灵等内服一周进行防治。

大闸蟹养殖

怎么养大怎么养大闸蟹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随着运输快捷便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大闸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养殖大闸蟹的人也越来越多,螃蟹的价格取决于个体的大小,个体越大螃蟹的价格越高,螃蟹个体的大小取决于脱壳次数,食物充足,良好的水质环境,开阔的养殖环境给大闸蟹充足的活动,满足这些要求就能大大的提高螃蟹的品质和脱壳期的成活率。

1食物充足,投喂饲料以颗粒饲料和冰冻海鱼为主,适当的增加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和螺蛳来均衡营养和提高螃蟹的活动量。总结:大闸蟹饲料投喂只有大致计算出每天的投饲量,再结合观察,才能做到投足不多投,精确投喂,满足大闸蟹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达到提高成活率,提大养成规格。

2良好的水质环境。每隔15天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环境,定期测量水体藻类,浮游生物,如蓝藻钟形钟虫等无益藻类浮游生物增多应谨慎使用药物杀藻杀虫,采取勤换水,补充有益藻类等来抑制无益藻类繁殖生长。

3开阔的养殖环境。3-4克蟹苗一亩投放550只左右,给螃蟹充足的活动空间。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